星期四, 2月 23, 2012

黃金,A gold puzzle?

黃金是一個很有趣的商品,可以當珠寶一樣交易,又曾經被拿來當作貨幣,直到1971年美國才完全放棄金本位制,甚至1999年起歐洲各央行還協議釋金,美元似乎徹底取代黃金成為全球的準備貨幣。然而過去十年金價上漲五倍,2009年後各國央行反而積極增加黃金儲備,去年全球央行買入黃金430噸,佔年礦產量15%。世人並沒有忘記黃金。

世人仍舊相信一旦現代貨幣體系崩潰,黃金是僅剩下可以保值、最可充當交易媒介的東西。也因為這一份「相信」,黃金做為一種替代貨幣,其價格始終與全球央行基礎貨幣數量連動。這是一個簡單相對價值的概念,假如現在是二戰後布雷敦森林體系時期,金價釘在35美元/盎司,央行共擁有100盎司黃金,發行基礎貨幣3,500美元。而後央行宣布放棄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同時增發一倍紙鈔但不增加任何黃金儲備,現在若我們還是希望將手上紙鈔全數兌換成黃金,一盎司金價就必須提高到70美元。因此造成過去十年金價上漲五倍的最大原因,是全球五大央行基礎貨幣擴增了四倍。

有一點弔詭的是,我們幾乎不可能回到金本位制,為什麼世人還要相信黃金有做為貨幣的價值?我想畢竟黃金是有實體的物品,比起現代金融體系完全由政府及央行信用所發行的貨幣,一旦這份「信用」因為戰爭、債務危機或任何原因崩毀,那些紙鈔瞬間便一文不值。而黃金經人類數千年歷史證明,不論任何時代哪種膚色的人都愛這閃亮亮的東西,加上稀缺性更顯現其珍貴。這份得以恆久被普世接受的價值很重要,它讓金價從1920年以來年增率不曾低於-40%。而任何遭遇惡性通膨國家的貨幣,貶值一千、一百萬倍都不誇張;泡破後的股市下跌80-90%也剛好而已。

我們還可以從機會成本的角度理解黃金的價值。如同巴菲特所說,坐擁一山頭的黃金到最後,它連個屁也沒辦法給你。但如果你把這筆錢拿去生產、投資一項事業,這桶金會生出另一桶黃金,即便拿去種菜,它也會生出另外好幾把菜來。因此投入實質經濟活動的產出/所得是持有黃金最大的機會成本,實質產出/所得成長率愈高,愈不利金價上揚。而這個機會成本在2008年次貸風暴後顯著下降,1984-2007年全球平均GDP成長率3.7%,而2008-2011年平均僅年增2.8%

同理,我們也可以把這筆錢拿去存,故銀行存款利息也是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相對於持有現金),只不過情況更複雜些。方才說了,黃金相對貨幣的價值會隨央行基礎貨幣數量而變動,假設貨幣數量年增10%,而銀行存款利率為2%,則持有黃金價格可上漲10%,但相對損失2%的利息,因此銀行存款利率與貨幣數量增率之差的變動就會影響金價走勢。又因為長期而言,通貨膨脹率乃反映貨幣數量之增長,最終造成金價與實質利率緊密連動的現象,實質利率走高/低,金價下跌/上漲。而實質利率也正是在反映實體經濟活動的增長,故與上面所說實質產出/所得成長率愈高,隱含金價下跌的結論一致。兩者只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向。

大概是因為黃金特殊的性質,常使人對黃金有一些刻板印象,包括我們最常聽到的:買黃金避險,與黃金可以抗通膨。

買黃金避險有幾層含意。第一,金價與其他資產價格的相關性低,例如黃金與美股的相關性僅3-5%,統計上幾近於無關。因此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上可以拿來當作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工具。第二,它可以規避全球總體貨幣貶值的風險。通常一國貨幣價值是拿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幣來衡量,例如USD/TWD,但如果要衡量全球總體貨幣的價值呢?我們可以用金價來衡量。如前所述,當全球貨幣發行愈多,其價值愈被稀釋,這會等量反映在金價上造成金價上漲,自然也就抵銷了貨幣價值減損的風險。

而一般人所理解的「避險」,通常是指規避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特別是隱含股價下跌。某種程度上這沒錯,因為金價與其他資產價格的相關性低,當其他金融資產價格劇烈波動時,黃金相對具吸引力,故大多時候能提供不錯的避險效果。然而金融市場大動盪的結果常造成實質利率上升,而這點使得金價到最後也跟著下跌,例如2008下半年,以及去年第四季。這也是我們很難直接從金融市場波動度去推論金價走勢的原因。此外,如去年8月初標普(S&P)調降美國AAA債信評等,隱含做為全球準備貨幣的美元的實質價值下降,全球金融市場為之震盪,這份對現代貨幣體系的不信任也造成金價大漲。

黃金可以抗通膨,這話長期來說不錯。不過這是從上述買黃金避險的第二點推論來的。因為長期而言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如果全球總體貨幣價值的稀釋可以反映在金價上,那通膨也可以。事實上除了黃金,一般物價也可以用來度量全球總體貨幣的價值。貨幣縱然是計價的工具,例如一顆蘋果值10塊,但反過來也可以說10塊硬幣值一顆蘋果。而通貨膨脹其實就是貨幣的貶值,一顆蘋果漲到20塊的意思等於,現在半顆蘋果就能換到10塊硬幣了。因此若全球的通膨愈嚴重,隱含幣值愈低,理論黃金價格也應該上漲。

只是我們會發現,大多時候通膨率與金價走勢的相關性並不高,這是因為金價在(預期)貨幣數量擴增的時候就先上漲了,等到也許半年後通膨率上升,屆時對金價的影響已經不大。但往往在通膨最嚴重的那一段期間,例如2007下半-2008年,金價還是會很明顯受到通膨的影響而大漲,即使那一段期間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是趨向緊縮。因此黃金可以抗通膨的風險,但必須是建立在長期,或通膨足夠嚴重的時候。

僅以此文回答經濟學人「A gold puzzle」這篇文章裡對於,黃金的價值只是在shiny and scarcity,黃金無法產出任何實質收益,金價的波動率比想像中大且抗通膨效果比想像中差,因此並無多大避險功能等質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