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2, 2009

Anticipate

Ted Williams一本經典名著【the Science of Hitting】裡頭提到一個觀念,就是如果你想成為0.30的強打者,每一次揮棒前你得anticipating。Guess it! 除了有趣,最重要是可以提高打擊率。如果不猜,只用平均法則揮擊,那麼你可能不會比較差,但也幾乎不可能比較好,而在大聯盟,沒有人想平庸(或沒有人想要平庸的打者)。

然而憑anticipating能因此提高打擊率嗎?換句話說,有可能猜得比較準嗎?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在兩好三壞,或一好球這些特定條件下。研究猜,磨練猜的敏銳度是培養打者嗅覺(球感)的必備課程。

在投資領域,forecast(預測)是一件十分難的事,市場上有一些人因為工作關係必須預測(如經理人),而有一些人則放棄預測(如定期定額買全市場指數基金)。這兩派人分屬不同的投資邏輯,其陣營壁壘分明。雖然我也同意市場價格近乎隨機,且在考慮套利成本後堪稱效率,「持續而穩定的準確預測」不可能,但習慣性的anticipating還是很重要的,跟打者揮擊一樣可以提升勝率,也許從50-50到55-45。Minor? 那可不。拉斯維加斯有一位賭客就是憑其驚人的記憶力,選擇在有55%勝率時出手,此策略為他賺取長期且穩定的報酬,最後被賭城聯手列為黑名單。

我不是叫別人去賭,或宣稱只要投資人有55%勝率就可以靠股票吃飯,更不是叫人丟銅板猜行情。「猜」,這個字本身有點誤導意味,但它的意思是你必須盡可能瞭解整個環境和變因,藉此猜測未來最可能發生哪些事,然後揮擊。相信我,就算到頭來白忙一場,這遊戲還是很有趣的。

5 則留言:

小熊 提到...

學長:

你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決勝21點」。

裡面飾演MIT那群學生老師的凱文史貝西提到,賭博跟投資不一樣,賭博是無來由的亂下注,但是投資是你在你知道你的選擇會超過五成勝率下所做出的下注。

第一塊拼圖 提到...

Dear 小熊:

那的確是賭博與投資的最大區別:賭博的期望報酬率為負,投資則大於零。有趣的是,在事前how do you know 你以為的期望報酬率是真正的期望報酬率而不是你個人的偏見呢?

因此現實上,賭博與投資是無法截然二分的。

小熊 提到...

學長:

最近兩岸簽下了MOU,只可惜我上網找新聞,好像只能知道一些皮毛,也不知道詳細內容。不知道學長你知不知道MOU的內容要去那邊找?

最近看到一些台大外文系不採計數學乙,當然就我的想法來說,這是他們系上的自由,畢竟系上絕對有權利利用採計的學科盡量吸收到自己想要的學生。

可是我之前聽 Yale Open Course 上面 Robert Shiller 的Financial Markets,他在第一堂課就提到,金融市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絕對要去瞭解。然後他說到:「你們可以會說我想當詩人,所以沒必要去瞭解金融市場」,但是他回答說:「身為詩人,或許得要去跟出版社協商出版事宜,然後出版社也或許會跟你提到他們的財務狀況。」

在我看到台大外文那新聞時,我腦袋馬上想到上面Robert Shiller 這段話,我在想,有時候台灣的大學在安排課程訓練學生能力與選擇學生時的時候,會不會視野太小了一點。

第一塊拼圖 提到...

Dear 小熊:

MOU的資料我可以寄一些給你。

其實是通才跟專才的問題。記得大一有一次張仲岳(慎重其事)問我們,:「你們覺得下一屆新生的學科採記方式還是要五科全記嗎?」張的意見是,國文沒必要,其餘最好還是採記。

我的想法是,一個高中生最好社會科學跟自然科學都涉略,大學以後不管學任何專科才不至於以管窺書。事實上幾乎任何學門都可以說你需要它,譬如科學、法律、生物、地理等等,全都跟我們的生活切不可分。說實在,還是要懂得的。但我們現在的養成過程卻教學生「有些知識你一輩子不懂也沒關係」,畸形了。

小熊 提到...

學長:

我收到你寄的資料了,謝謝。

我也記得我上張仲岳的中會時,他也有提到,看是不是只要採計英數就好,如果我沒記錯,我畢業後不久,北大會計就只採計國英數了。

事實上,我也覺得高中不應該分組,大學也不應該分系。許多時候,年輕的高中生資訊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如何規劃,讓一時的選擇限制或延遲了自己的未來,實在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