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1, 2008

調降證交稅對股市的影響

9/10晚,行政院宣布將向立法院提出證交稅修正案,擬減半徵收證交稅,由現行的3‰降為1.5‰,為期半年,最快10/1起實施。

在此我無意探討這對政府稅收的衝擊,而是將重點擺在對投資人行為及股市的影響上。交易成本理所當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買方會將交易成本從所願意支付的金額中減掉,造成需求減少而使價格降低;反之賣方會將交易成本加入所希望收取的金額,因而減少供給推升價格。最簡單的例子是郊區購物中心的商品一定要比市中心便宜,否則哪還有人願意大老遠跑去買呢?

政府調降證交稅,當然是預期股價會上揚,但問題是:為什麼上揚?舉一個誇張的狀況:股價目前50塊,你預期會漲到53,但賣出時要課5塊錢的稅。因此除非股價跌到48塊以下,否則妳是不願意買的。如果多數買方的預期都跟你一樣,那股價就會跌到48。現在,如果政府宣布不課稅了,那股價最高就會衝到53塊。

但證交稅是賣股票時才課的稅,按上文邏輯,賣股票的成本變低了,將誘使更多人出來賣股票而壓低價格。聽起來不合邏輯,且讓我們回到那個誇張的例子。如果你在50塊時持有一張股票,賣掉馬上虧5塊,你一定不肯,除非價格漲到55塊以上。但如果政府宣布不課稅,你最低50塊就願意賣出了。這種賣方現象在短期的證交稅調降期間會更顯著,想像政府說接下來這半年不課稅,但半年後課10%,你不會趕著賣嗎? 上述兩種因素綜合起來,股價是漲是跌還很難說。

和價格不同的是,不論交易成本是由誰負擔,都會使成交量減少。因此世界各大交易所為了維持本身的競爭力,無不致力於改善制度、發展電子交易或透過交易所間的合作整併,將交易成本減至最低。交易越活絡對交易所絕對有好處,除了可以賺進更多錢外,主要是可以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流動性越高,投資人要求的流動性折價就越少,反映的股價就越高,股價越高表示企業的籌資成本越低,便越能吸引更多企業來此上市,終而形成正向循環。但上述推論是在其他條件不變,且交易成本永久性地降低的情況下才成立。

事實上,影響股市價格和成交量的因素非常多,交易成本僅只一項。股價根本上是決定於對未來現金流量和風險的預期,1.5‰的交易成本對50塊的股票來說只合75塊,其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大。

過去歷史上有3次調降或停徵證交稅的案例,分別是1985/6/24、1989/1/1、1993/2/1,其中後兩次的股價在調降後是上漲的,第一次是下跌。且只有89年那次的股價是在事件日後反彈上漲,93年的股價在宣布調降證交稅前便已起漲,難說是因為證交稅的關係。事實是,85年停徵證交稅後,我國經濟還未脫離谷底(4.03%),得等到86年才明顯回復(10.13%)。其餘兩次當時的經濟狀況穩定,且美股上揚。因此不管從理論還是歷史上,都無法證明證交稅的確有決定股價走向的能力;若目的是要活絡股市,改善其流動性,那也應該永久性地調降證交稅才有效啊!

語:我居然也開始評論時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