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31, 2007

投資、投機與賭博

「學長,投資和投機有啥分別?」

第一次感到他們竟如此難分莫辨,是去看高中學弟北上參加辯論賽的時候。當時被突如其來的問題窘住了,便藉口隨處晃晃,趕緊到附近的三民書局查閱。不巧翻到中會老師張仲岳的「證券投資分析-會計資訊之應用」,開頭就定義投資與賭博。

印象中最有趣的是他認為「投資的期望報酬率為正,賭博為負」。所謂投資,是指投資於資產,資產長期而言會增值,因此期望報酬率為正。這裡頭還隱含二個概念:第一,「長期」,暗示投資是一種長期活動,短線進出算不上投資;第二,「值」,指價值,表示投資重視的是價值,而非價格波動。反觀賭博,通常是組頭抽走一部份的錢後再交由玩家分輸贏,因此期望報酬率為負,就算組頭不抽,也頂多為零。所以說樂透是賭博。至於投機的性質近於賭博,期望報酬率為零,又相對於投資,期間較短,且追逐價格的變化而不論價值。

這種說法起初很有說服力,但仔細想想還是很有問題,尤其在金融市場。比如購買外匯,如美元,美元長期而言會增值還是貶值恐怕有得吵;比如房地產,在一個人口不斷外流的雲林,房地產長期而言仍然會增值嗎?沒記錯的話,原文認為國家的經濟通常是正成長,所以支撐/代表一國經濟的資產,如企業、房地產、貨幣等資產長期而言也會是正成長。只是關係資產增值與否的因素很多,如貨幣政策、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等都會影響貨幣長期的升貶。當資產長期而言是否增值不是那麼明確時,投資與投機的界線也就跟著模糊了。

此外,世界上的確有一些人(這些人還真不少!)把賭博/投機當成事業來經營,如果長期的期望報酬率非零即負,又怎麼作為畢生事業呢?據說在拉斯維加斯有個賭客記憶力超強,能記得每一位對手出過什麼牌,當他估算大家手中剩下的牌後,要勝率大於50%,他就繼續賭,否則放棄。在這種策略下,長期的期望酬率為正,事實也證明如此。就投機而言,如果金融市場真如效率市場假說描述的那樣-就算價格短暫偏離基本價值也會馬上修正,當然無機可投。問題就出在於市場詭譎多變,資訊不見得透明公開,加上交易人不定時集體發瘋,使得價格能偏離價值很遠,也不見得會在短時間內調整回來,甚至可能偏離得更遠。如果投機者能透過任何方法,使判讀未來價格走勢的正確率大於50%,投機就有正的期望報酬率,而這件事百年來一直一直有人在做。

也許我們始終難以一刀切開投資與投機,不過讓它們之間留一片美麗的模糊,又何妨?

語:底下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Speculation: The activity of forecasting the psychology of the mark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