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2, 2007

突發奇想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資訊越透明不見得好,但大多數是好的。我覺得政府應該公佈每年花在各種「補貼」(無論是補助、獎勵或各種名義)上的金額是多少,分門別類,這樣人民才知道政府把納稅人的錢拿去給誰,值不值得?例如花多少錢獎勵高科技業(他們因此不用繳的稅也要納入計算),花多少錢補貼學費,花多少錢補貼油價,花多少錢補貼進市場護航的損失等等。

公布資訊的成本極低,完全可行,又可以讓人民看見許多隱藏的成本,恍然大悟。本政策自今日起開放連署。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學長:

我很支持政府公佈他所補貼的人到底是誰?我也相當支持他去公布我們台灣一年花在教育或其他方面的支出細項目的資訊。目前政府所提供的資訊我們大抵能看見大項目,但是細緻的項目就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去統計了。

第一塊拼圖 提到...

小熊:

這項工作麻煩的地方是在於有些錢看不見政府掏錢去補貼,而是少收,算是隱藏成本。比如說我很懷疑政府有沒有計算每年因獎勵高科技業的稅賦減免成本是多少,當我們會想到補貼,當然是希望藉由減少某些人的成本,促進他們消費、生產或投資等,並預期消費、生產或投資增加後會帶來好處,且這些好處起碼要大過於成本(正確說還要大於機會成本)。如果政府在決定補貼時沒有估算過預期成本與效益,事後也沒有統計,就表示政府並不關心補貼政策是否能回本,只是受不了「民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