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6, 2008

單一選區兩票制

本來不打算寫這一篇的,因為選後已經有非常多文章探討民進黨為什麼慘敗,以及單一選區兩票制帶來的影響了,而且許多文章都寫得比我所能想到的更多,所能寫出來的更好。但就當個練習吧!即使底下的東西已經有很多人說過。

我認為可以把民進黨這次的慘敗,或說國民黨的大勝,歸屬於兩個原因:人民偏好的改變,與制度的影響。其中「上屆立委選舉的結果」與「若本屆立委選制沒有改變,國、民兩黨的選舉結果」間的差異,即代表人民偏好的改變;而「若本屆立委選制沒有改變,國、民兩黨的選舉結果」與「本屆立委選舉的實際結果」間的差異,就歸屬於新制的影響。

在複數選區下,根據以往的經驗,政黨在全國分區的總得票率和席次比率差不多,即政黨的總得票率可以適當反映在席次上,因此我們可以用政黨的得票率推估:如果這次立委選舉仍然是複數選制,各政黨會得到的席次。由於新選制一票投人,一票投黨,立委票和政黨票分別決定分區與不分區席次,因此我分別以立委票和政黨票的得票率求算估計值。

本次分區的部分,民進黨得38.17%,國民黨得53.5%,區域立委含原住民共79名,可算出國、民兩黨的區域立委席次為42:30,其餘7席。又按政黨票得票率,兩黨分別獲得20:14席不分區席次。總計國、民兩黨的席次比為62:44。對比新選制下的結果:81:27,可以看出民進黨因選舉制度改變多輸了17席,而國民黨則多賺了19席。

另一方面,上屆立委選舉民進黨得89席,國親兩黨共113席。由於本次立委減半,為取得比較基準,國親、民雙方的席次比為56.5:44.5。對比估計結果,民進黨掉了0.5席,國親則多了6.5席(加計本屆親民黨1名區域立委),這部分可視為民意的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造成這次民進黨重挫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改變,而非人民支持度下滑;但造成國民黨大勝的原因除了單一選區的影響,支持度提升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同樣受選制影響,國民黨得利的席次還大過於民進黨丟掉的,這是因為國民黨還從其他小黨和無黨籍中吸了兩席過來。

新選制的影響可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單一選區有利於大黨,姑且稱為大黨效應;其二是政黨適應不同選制的能力,也就是根據不同制度採取不一樣的選戰策略。雖然透過目前的數據無法區分兩者的比重,但從立委票與政黨票的政黨分佈可初步推估人民分裂投票的比例很低,表示選民在投立委票時的考慮也是「要投給哪一黨」,如此在藍大綠小的選區中,國民黨就很容易勝出。因此大黨效應會更具威力。

當然很多新聞、評論都將民進黨的慘敗歸咎於選戰策略失敗,走偏鋒,如操作去蔣、入聯等議題。但從得票率上看不出來民進黨因此而流失票源,38.17%的得票率甚至比前幾次立委選舉都高一些,但此舉卻失去了中間選民的青睞!中間選民跑去支持國民黨,國民黨因而比上屆多增加了6.5席,拉開與民進黨的差距。

由此觀之,單一選區是個好制度。因為一旦候選人走偏鋒,便無法獲得中間選民支持而落選,中間選民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當這些沒有明顯政黨傾向的中間選民們知道自己這一票「真的有差」時,他們就會去投票;當候選人瞭解到不爭取他們支持就不可能當選時,經濟、民生、教育等人民真正重視的議題就會取代去不去蔣都不重要的去蔣議題,與即使通過入聯公投也無法入聯的入聯議題。淨化選風。

此外,會說單一選區不公平的最主要理由,是選票與席次不成比例。但選縣市長的時候,就從來沒看見人統計全國各政黨的總得票率,並拿來跟當選的席次比較,說不成比例、不公平云云。我們可以很清楚分辨縣市長選舉不能拿來這樣比,卻無法接受單一選區的結果,想來是我們還不太習慣新選制。

不習慣新選制不只可以從民進黨無法即時改變戰略中看到,一票投人,一票投黨的精神就是允許選民黨人分離,分裂投票可以削減大黨效應,但選民分裂投票的比例似乎不高,上下都一樣重視立委票的政黨屬性,忘記選制設計已經將「政黨」的部分割裂出去了。看來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慢慢學習,參透新制度。

語:民進黨這次有好些個好立委都在初選就被刷下來,導致選民看不見民進黨端出什麼有power的人選,那些「看人投票」的選民自然就走開了,因此未能像國民黨多爭取一些原本不會投自己的選民。這是非常可惜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