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24, 2010

台股總獲利與加權指數

之前曾透過推導拆解股票報酬率的來源,得出盈餘成長率,包括下一期盈餘成長率及長期成長率,和市場要求報酬率的變動為決定股票報酬率的兩大因子。其中若長期成長率為0,則要求報酬率的倒數即為P/E。問題是,這能解釋多少現實?

下圖是加權指數季K線和相當於16倍P/E的指數季均值,其中分母Earnings的部分是用前一季至後兩季的上市總獲利計算。按理說正確的分母應代入當時市場的平均預估值,但由於該項數據不可得,只好用事後實際值去估計。為減少估計誤差,考慮一般市場對公司未來盈餘的把握度至多就是半年,而且大多以最新的數據為基準(anchor)去做調整,故取前一季至後兩季的數據應能合理推估當時市場的共識值。如圖所見,台股2004/Q4~2007/Q4的P/E很穩定維持在16倍左右,變化不大,事實上2003/Q2~2004/Q2原穩定維持在13倍P/E,04年Q3是P/E upgrade的一季,更早的2000年前則是25倍,而09下半年以來則再度提高至17倍。換句話說,P/E每隔幾年可能會發生一次結構性改變,但只要在一個水準就傾向很穩定地在那個水準好一段時間,不容易跳動。

加權指數季K線與相當於16倍P/E的指數季均值
這可以引伸出幾項結論:第一,台股的效率性其實不錯,指數算十分貼近基本面;第二,盈餘成長率是決定股票報酬率最重要的因子,比P/E還重要;第三,投資人至多能掌握公司未來半年的獲利,再下去的預期就難得信賴了。此外,如果從單季來看,股價和當季獲利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下一季,表示投資人能預見的範圍還是一季之內最清楚。

17X P/E(2009/Q3~)
13X P/E(2003/Q2-2004/Q2)

沒有留言: